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报名人数再降50万,考研热出现关键转折

2024-11-22 13:57:05
陈志文观察
分享:

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的显著下降,宣告了一个阶段疯狂“考研热”的降温,新一代人更理智了。无论如何,都是一次重要的转折和转身。这也是一种进步!

教育部公布了最新考研报名人数,388万。在去年下降36万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下降50万。

2016年开始,考研报名人数在短暂回调后开始大幅增长,从2015年的164.9万人上涨到2023年的474万人,连续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在一片考研热的喊声中,连续两年的显著下降引人注目。

2014/2015年考研报名人数也曾在连续增长6年后,出现了连续两次的下降。但和上一轮的略微下降不同,最近2年下降人数与幅度都比较明显。未来考研人数可能还会反弹出现增长,但过去5年那种高速增长大概率不再可能出现了,宣告了一个阶段疯狂的考研热的降温。

640.jpg

为什么?

首先是把前些年的考研热泡沫挤出去了。

最近几年考研报名人数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显然有盲目的成分。一方面面临就业难,同时对未来发展迷茫,就先报个名考研再说,2022年一年就增长了80万人。但伴随报名人数的飞涨,缺考率也在显著增长。曾有媒体报道个别考场缺考率高达1/4。去年报名人数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盲从水分被挤出,今年则继续挤,一些没想清楚的,或者盲从的人放弃了。

第二,更理性了,读研也解决不了就业问题。

以00后为代表,他们“精于计算”,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孩子,很清楚自己要什么,而且“精于计算”,总希望以最低成本达到最高效益。毋容讳言,很多考生考研是因为就业。但是,即便是研究生毕业,也未必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或者说理想的工作时,一些人就放弃了。

近年国家根据战略需要,持续推进研究生规模扩张。伴随研究生规模的显著增长,研究生的稀缺性已经完全改变2023年起,北京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首次超越本科生,就业就好了吗?显然不是一个必然关系。事实上本研倒挂已经不是一所高校。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40所高校在校研究生数超过本科生。

未来研究生会越来越多,稀缺性在不断降低,想依靠研究生的稀缺性解决就业问题越来越不现实,不确定。花3年时间,还有金钱,最后未必有一份理想的工作,这个投资收益风险让一些人幡然悔悟,于是放弃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考公,仍然在持续增长中。显然,考研对于未来就业仍然是不确定的,但考公却是确定的,于是考公热仍然在持续,高烧不退。

第三,和专硕占比提高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2020年起,研究生培养进行了系列改革,其中学术研究逐渐以博士阶段为主,硕士逐渐转向高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明确提出两点:1、未来新增硕士点原则上都是专硕;2、提高专硕占比到60%。虽然研究生总体规模持续增长,但是硕士增量主要是专硕

因为专硕与学硕的定位不同,学硕实际上不需要个人承担太多经济负担,但专硕则不同,一些学校的专硕学费相对较高,同时,目前在就业中仍对专硕存在一定的歧视,尤其是经济门槛,让大家开始计算投入产出,让考研吸引力下降。

第四,名校报考出现瓶颈,带领作用下滑。

研究生培养的主力军是以“双一流”为代表的名校,也是报考的核心。近年考研报名人数虽然增长,但近3年著名高校的报名人数却呈现持平甚至下降,增长的主要以双非学校为主

从本质上讲,有能力考上名校的学生是有限的。当然,这也与著名高校逐渐减少学硕培养规模,更多把学术研究转向博士阶段有关。因此,总体硕士研究生招生量在增长的同时,名校的学硕并未出现显著增长,甚至略有下降。虽然专硕在增长,但专硕因为特殊原因,吸引力也不足够。

第五,新一代人更在意生活的质量,而不简单是奋斗。

00后这代人不同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些人不再崇尚奋斗,而是更在意自己的生活质量,追求安逸的生活,考研就不再是选项了。

一位老师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的研究生纠结于两个工作的选择,一份年薪30多万,一份年薪10万,纠结的理由是担心30万年薪的工作需要加班。

对于当下的一些年轻人,追求的不再是努力奋斗,不再是伟大的成就,而是自己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没有压力的生活。他们不想要一个月3万的工作,而是5000,甚至更少,不加班就好。这就如“啃老”现象越来越多是一个道理。从这一点讲,考研的人数下降也是正常现象。

第六,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严格管控让一些人知难而退。

研究生培养和本科生不同。大学你混4年大概率会有一个本科文凭,但研究生培养,是探索未知,并不适合一些学生,尤其伴随对研究生质量控制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出现了延期毕业现象

也就是说,考上了,未必能顺利毕业,不断增加的延期与无法完成研究生学业的个案起到了示范效应,也导致一些同学望而却步。

第七,是推免的因素吗?

当然,还有很多人在谈一个敏感的话题:推免生越来越多,挤压影响了常规招生录取的空间,也导致大家放弃报考。

据我所知,虽然推免生受到多数高校的欢迎,但推免生占比近十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主要目的还是确保给更多人“考”的机会。伴随总的招生量的增长,推免生数量的增长在所难免,但总占比并未提高。同时,教育部对高校招收推免生,一直有一个50%的限额。即推免生占比不能超过总招生量的50%。

另外,推免生占比较高的也都是著名高校,而这些高校的推免主流也逐步转向直博,即博士招生为主,原则上并不影响硕士阶段的招生。

考研人数减少,是否会影响研究生规模扩张的部署?

无论如何,考研热的高烧终于逐渐消退,这是一种理智,更是一种进步,对研究生培养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好事情。

有人担心研究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张,即招生量在增长,但报名人数减少,是否会影响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我个人的答案是否定的。这种报名人数减少更多的是挤水分,或者排除抱着其他目的的考生。挤出水分后,真心热爱科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需要追求的是质量,不是凑数。事实上,去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下降,但完成考试的人数在增长,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

与之相关,著名高校的考研竞争并不会因此而下降,考生也不必盲目乐观。


应聘时请将简历抄送一份到:jiuyeqiao@eol.cn,邮件标题:应聘单位名称、姓名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报名人数再降50万
考研热出现关键转折
相关栏目
最新动态 更多>
招聘公告&简章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