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聚焦|专访江苏省人社厅厅长王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助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2025-03-19 13:57:00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分享: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对此,本刊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王斌。

本刊记者:共同富裕强调发展与共享的平衡。具体到社会保障领域,江苏省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同步推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公平? 

王斌:社会保障是社会运行稳定器和民生保障安全网,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人社部门要持续推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共同奋斗中促进共同富裕。江苏省人社部门聚焦公平统一,持续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全力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巩固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通过“调高”“扩中”“提低”,加快形成社会保险待遇的合理梯次。

随着社保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全省城乡社保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24年,启动城乡居保集体补助基本全覆盖行动计划,试点地区较上年增加36个,成为全国覆盖点最多、面最广的省份;通过优化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江苏模式”,参保人数扩大至234万人;将消防救援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保障范围,持续推进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实习生和基层快递员参加工伤保险政策,大力推动尘肺病、危化品和建筑业等行业领域工伤保险应保尽保。截至2024年年末,全省城乡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122.64万人、2439.36万人、2049.05万人。

接下来,我们将在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上下更大功夫,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不断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实现基本保障、补充保障与兜底保障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本刊记者:江苏省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尤其是在重点人群保障上有哪些专项行动和政策设计?

王斌:为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江苏省聚焦全民参保,持续发力扩大社保覆盖面。通过深入实施“数字找人”社保扩面专项行动,我们累计完成1377万家单位、4323.86万人次数据比对,生成98.50万家单位扩面资源及215.45万人的人员扩面资源。省市共建开发运行8个“数据找人”社保扩面功能模块,实现“数据共享比对、扩面资源分布、扩面任务跟踪、参保成效评价”等功能。接下来,要通过政策协同、激励引导和技术支撑,推进扩大就业和参加社保联动机制,形成“就业创造社保机会、社保增强就业吸引力”的正向循环,实现稳就业和扩参保的双重目标。同时,我们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用好用足社保补贴政策减轻其参保缴费压力,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和质量实现双提升。持续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全部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整体功能,持续打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组合拳”,开展稳岗返还“护航行动”和技能提升“展翅行动”。强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引导有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进一步放大保长远生计效用。用好致贫返贫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保费政策,动态跟踪退补渔民参保动态,兜牢民生底线。

新就业形态群体保障的“江苏模式”

本刊记者:近期“为骑手缴纳社保费”的话题热度很高,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吸纳了大量新就业群体,成为劳动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作为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省份之一,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哪些创新的做法?下一步又有哪些工作思路?

王斌:江苏省作为新经济形态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以及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迅猛发展。2024年,全省灵活就业人员达1939万人,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413.16万人,针对新业态在发展模式、组织形态、运行方式特别是用工管理等方面呈现出有别于传统业态的新特点,江苏省推动出台省集体协商条例,明确平台企业、合作企业的用工主体责任,将从业者的核心关切纳入集体协商范围;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意见,明确新就业群体适用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将权益保障纳入劳动监察执法、调解仲裁范围;建立快递行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和调解组织;在全国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围绕“制度建设探新路、从业人员获保障、平台企业降风险”的目标,摸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模式”,将美团等7家平台企业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会同财政、交通、邮政、省总工会等部门制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九条措施,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实施,重点从政策落实、提升能力、技能培训、职业空间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劳动者依托平台就业。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一壮大两提升”的思路,主要做好3个方面工作:一是壮大新就业群体规模。线下推进省级规范化零工市场三年县域全覆盖,线上打造“平台发单、系统派单、自主接单、政府保单”的“就在江苏”零工服务专区,通过大数据比对及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就业服务。二是提升新就业群体技能水平。大规模开展新就业群体技能提升行动,开发适应新业态的培训项目、专业课程、评价技术资源以及职称评审专业,推动技术技能贯通,实施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活动。三是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争取国家支持,将职业伤害保障政策范围从4个业态7个平台,扩大到更多的行业企业。优化就业补助资金支出结构,将新就业群体中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

打造“人工+机器人”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生态

本刊记者:随着人工智能(AI)大模型的应用,在社保经办领域也出现了“数字员工”,请问,您如何看待AI时代,给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机遇、新改变?

王斌:以数字赋能来持续提升社保公共服务能力水平,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通过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推动社保经办数字化、精细化、便捷化再上新台阶,增强社保经办服务均衡性、可及性,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江苏省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社保新型经办模式,通过深化对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认识和应用,努力创建一批“人工智能+社会保险”业务场景。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江苏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深度挖掘开发了18个“揭榜领题”应用场景,积极推广“免申即享”“静默认证”等主动智能精准服务,探索开展AI辅助劳动能力鉴定试点工作。

接下来,我们将加强省市共建共享,深化场景开发和多跨联动,打造更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融合形成“线上+线下”“人工+机器人”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生态。一是持续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依托智能服务终端,优化服务资源配置,聚焦“网办、掌办、快办”,不断拓展服务链条;二是全面加强服务渠道建设,提升社保服务品质,推动社保公共服务触手可及、就近可办、一卡通办,深化“社银合作”就近办;三是大力推进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适时扩大试点城市,进一步解决好企业垫资难、职工报销烦问题;四是聚焦群众生活消费高频事项,将更多校园服务、住建服务、酒店住宿、体育运动场景纳入社保卡居民服务,推动更多跨部门待遇补贴通过社保卡发放,探索电子社保卡在金融支付领域融合应用。


应聘时请将简历抄送一份到:jiuyeqiao@eol.cn,邮件标题:应聘单位名称、姓名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聚焦|专访江苏省人社厅厅长王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助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相关栏目
最新动态 更多>
招聘公告&简章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