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宝区,荆门市中心城区,得名于隋代所建东宝山主峰太平顶的东宝塔。在这片历史文化厚重、民风淳朴的土地上,东宝区人社部门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养分”,将象山文化、红色文化、法治文化融入纠纷化解,启迪劳动争议调解智慧,以“文”解纷争,用“法”护营商,文法相融,德法益彰,全力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
从“心”出发,启智润心解纷争。东宝区人社部门传承象山心学文化,运用南宋大儒陆九渊“心即理”的人文思想,致力走进当事人的现实生活、内心深处,化解百姓心头“千心结”。在人社、工会、法院“诉裁”联调过程中,注重引导矛盾双方反思自我、以心交心,换位思考对方的立场与难处,从内心深处滤除杂音探寻案件本质,摆事实、讲道理、释法律,通过真心听诉求、耐心稳情绪、细心重疏导、公心解纷争、暖心送帮扶,架起“五心”联通桥梁,及时化解心理困惑,提升“心”治水平,形成安心神、调心态、促心解的全周期解纷“心”模式,推动“文本法”化为“内心法”,实现“心事”双解。
聚“红”力量,党员凝心促和谐。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劳动关系治理,探索“党建+调解”模式,弘扬“红色八角”“红色永盛”等革命精神,依托石桥驿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党员力量,组建“红色调解员”队伍,实行一心多点、联点包片机制,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让纠纷止于“末端”。以“红色文化”为牵引,探索推进东宝工业园区“红色调解”联盟建设,释放“链主”企业辐射带动效应,新洋丰集团发挥“党组织+工会组织”联动优势,形成“集团调解委员会+分厂调解委员会+车间、班组调解小组”的链式工作格局,建立分厂“红色调解”工作室6个,党员中层干部轮流坐班,参与企业自治管理,激发干部群众爱国情怀,厚植集体荣誉感,聚“链”成势护和谐。
以“法”筑基,驿站暖心很安“薪”。法治文化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深刻影响着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东宝区石桥驿镇,依托健全的法治体系和严谨的法治精神,组织调解能人周克武牵头成立“和满驿”调解工作室,调解员由驻村书记、法律服务工作者和热心党员组成,集聚人熟地熟、政策熟、情况熟优势,倡导尊重规则、理性沟通,打造思想解惑、法治解忧、文化解悟、心理解压“四解”工作法,让“有结”变“有解”,今年以来提供法律援助4次,柔性化解劳动争议9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3件工亡、6件工伤)。工作室秉持“以文化涵养法治,以法治沁润人心”理念,巧用非遗面塑载体,积极开发“法治面塑”普法宣传作品,增强法治宣传的代入感、融合度,以法治化干戈为玉帛,让“文化+调解”入“新”更“走心”,解“薪”不忧心。
东宝区以“文”化人、以“红”聚力、以“法”筑基,构建起基层劳动关系治理新格局,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了“东宝智慧”和“东宝方案”。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